工业数据采集背后的那些坑(上)
来源: | 作者:pmod6d781 | 发布时间: 2023-06-21 | 3722 次浏览 | 分享到:
K2专注工业数据管理和价值挖掘,但有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据采集是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数据分析的回溯,很多走在前列的工业企业仍在不断修缮数据采集工作。数据采集到底有哪些挑战和哪些常见的坑,这期我们简单聊聊。


Q1:做数据采集的目的是什么?

大部分工业企业做数据采集,有两种朴素的诉求:一种是要做监控,做控制,就有相关的数据采集需求;另一种是现在新型的设备都有数据采集的功能,虽然我现在不知道怎么用,但是先采集起来,将来都是资源。数据采集是整个数据分析的基础,所以基础的工作先做。

大概7~8年前,很多传统行业还没有数据意识,讲到数据采集的重要性,企业内部会有不同的声音,买一个数据采集的装置要多少钱,数据传输和存储需要多少钱,但投资回报没法算。到了今天,数据采集已经变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生产制造运行过程的各种相关数据,是企业资产的一种形式,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很重要的要素。工业企业对数据采集包括整个数据价值链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数据采集,狭义的目的非常多,因为可以依据数据去改善的业务场景非常丰富。回归技术本质,数据采集的目的是给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



Q2:在当前阶段,通常哪些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对数据采集及相关技术诉求比较强烈?


有些行业两化基础比较好,数字化转型较早,比如先进制造业,风机、水轮机等各种先进设备,以及高端电子制造产线,对设备稳定性要求高,早期的监控诉求为如今的智能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基础。再比如能源行业,包括电力石油等,得益于资金雄厚和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重视数字化转型,走得比较早。电厂电网,现在可以说是无差别在推进数据采集和资源化的能力。

现在,各行各业的新建工厂和设备改造,都要求设备具有数据采集能力。从前几年的龙头企业,到现在腰部企业都开始注重数采。有一些企业,所处行业转型相对滞后一些,在两化建设的同时,也在同步思考,要采什么样的数据,从哪些基础应用做起。哪怕现在没有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设备有数采,就有监控的能力,这已经是工业企业的一种隐性准入门槛了。工业设备产线的采购招标中,数据采集能力,甚至是某些测点的数据采集到什么样的精度和质量都有明确要求,对应相关技术评分。

企业的数据采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以能源电力为例,做数据采集已经很多年,核电可能有十年了,持续至今,业务需求在演进,过去采集的数据测点数、精度、采集的维度,也还是有需要持续完善的地方。像风电,从最早的几十个测点,到现在一些实验机组和测试机组,几千个测点也挺常见。数据采集是一个不断滚动迭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