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科技+资本,如何助推产业创新
来源: | 作者:pmod6d781 | 发布时间: 2021-01-25 | 6075 次浏览 | 分享到:

谈到小米,它是典型的伴随互联网诞生的企业,很多人对小米很喜欢,也有质疑的。2015年小米当时就掉入了困境,手机销量下降,市值也下降。很多人吐槽小米天天搞性价比,没有积累,不太搞研发。

首先,小米的确在这方面有问题,后来它也提升了它的技术投入,雷军作为一个程序员(软件公司CEO)从软件到硬件(CEO)需要一个周期。王玥总也谈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成长周期是四十年,小米才成立十年,它还是个少年,大家还要以更宽容的眼光看待它。

其次,小米跟之前的诺基亚、摩托罗拉不一样,它是生态的玩法。我们看小米的数据,去年三季度的收入500多亿,IOT收入占了100多亿,海外收入占了一半。我前两天跟小米生态的CEO聊天。IOT生态打法会占它的一半,小米手机不再是主营收入,它的生态打法经过2015、2016年的尝试,再走三五年就变成一个大生态了。

我们以更简单的方式来解读,什么叫互联网企业,什么叫制造业。互联网企业是用户可以找不同的业务,变现和成长路径比较简单。传统制造业是卖锤子的卖锤子,卖手机的卖手机,生态的玩法也类似于互联网的基本玩法。你有了生态,你的流量用户和商业to B 、to C就可以有很多方式,空间也大。小米在IOT生态玩法超过小米主营收入50%的时候就完成了互联网模型的转变,商业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了。我很早期投了小米,也很熟,近距离观察,这是我对他的一点小见解。

张延:非常好,我家里人都是小米的重度用户,一直非常关注生态的布局,我也参观过小米,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我们也有关注到小米的战略,非常有意思。希望以后您多多跟我们分享小米的故事,谢谢您。

张延:请问三位最近在看和创新有关的的书或者你们希望推荐给大家的一本跟创新有关的书。

王玥:《巴芒演义》,讲的是巴菲特投资思想形成的过程,很多人了解的巴菲特是片面的,我们了解的是封神的巴菲特。这本书讲了寻找美国创新型企业有价值企业的过程,特别感谢孔总给我推荐的这本书,也推荐给大家。

陆薇:《灰度创新》,南山工业书院的林雪萍老师写的,他是一位工业领域的深入思考者和观察家,他考察过很多国家在工业界的种种创新,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管理模式。他写的这本《灰度创新》的核心观点是,更大的创新来自不同环节的融合和碰撞,中国如果能打通从产品研发到制造环节,能打通产业链不同企业的界限,甚至不同行业的界限,灰度融合的创新会带来更大的影响。这本书里面举了非常多的案例,读起来非常受益,推荐给大家。